欢迎访问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 > 科协动态 > 让科普之花在黄河之滨灿然绽放——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综述

让科普之花在黄河之滨灿然绽放——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综述

来源:  时间:2023-03-1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兰州市科协“五大”以来,在全市各级科协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甘肃省科协的指导支持下,全市各级科协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群团工作、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抓改革补短板促提升,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开创了科协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全市蔚然成风,科技之花在黄河之滨处处绽放,金城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承前启后,既往开来!
 
  目前,兰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8%,高于全省7.14%的平均水平;指导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专家人才工作站3家、协同创新基地10家、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6家,与李灿、庞国芳等13名院士和葛坚、姚玉峰等9名高端人才建立了合作关系;指导6个县区科协单独设立,督促114个乡镇街道、31家企业、6家产业园区和13个行业成立科协,初步实现基层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双覆盖;组织宣传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22名、选聘90名科技人员担任金城首席科普专家、“金城科普云讲堂”栏目累计播出24期,收看500多万人次。认定命名165家科普基地,累计开放320多万人次,构建了点状分布的联合科技馆,走出一条科普工作的新路。

 
  一个个良好的开端,一个个科普大数据,不仅蕴藏着全市成千上万科普人的时代担当和情怀,还为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科普工作的圆满答卷。
 
  ——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科协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选人用人程序和标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动员干部下沉社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动报备重大事项,定期发布科协动态,及时开设“两微一端”自媒体宣传平台,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上唱响“强科技”“强省会”行动主旋律。
 
  ——团结引领职能充分发挥。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宣讲、典型示范、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等主题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系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强化桥梁纽带作用,牢固树立全域人才观,落实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当好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员、贴心人。建立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主动到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等300多家在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上门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建议。把科技工作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走访看望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眼健康检查服务,与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交流,评选优秀科技工作者132名,推荐参评青年科技奖、创先争优奖、最美科技工作者,把党的关心爱护送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渠道宣传报道12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学术交流活动繁荣发展。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形式,积极打造省内学术交流活动高地。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科技创新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三维空间可视化管理技术、心脏外科学科发展、中国北斗星耀全球、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智能三维大数据、信息化引领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角膜病及屈光诊疗等学术讲座、论坛、研讨会、培训班,吸引了一大批院士和专家来兰交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启迪思想、开拓视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我市科技创新队伍中来,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助力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上持续发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搭建高端人才平台,指导建立了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专家人才工作站、10家协同创新基地、6家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与李灿、庞国芳等13名院士和葛坚、姚玉峰等9名高端人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帮助我市在精细化工、食药检测、清洁能源、隧道施工、医疗卫生、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解决了一批“瓶颈”问题,为加快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添了新动力。

 
  ——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针对重点人群组织实施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四大行动和六项工程,在“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活动。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兰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8%,高于甘肃省7.14%的平均水平,比“十三五”7.55%的预期目标值提高了3.25个百分点。紧密结合“强科技、强省会”行动部署,把扩面、提质、增效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制定实施了《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了主要目标,充实了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压实了各方责任。

 
  ——榜样标杆作用不断凸显。主动践行“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进程。连续举办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4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我市选手在全省大赛中获奖名次和人数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探索“互联网+科普”模式,“金城科普云讲堂”栏目累计播出24期,收看500多万人次。选聘90名科技人员担任金城首席科普专家,领衔组建90个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团队成员420名,打造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专业科普队伍。主动承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认定命名165家科普基地,累计开放320多万人次,构建了点状分布的联合科技馆。建成203个科普E站,申请配备科普大篷车5台、农村中小学科技馆4个。21个农村基层科协组织和14个科普示范社区获评省级项目,获得资金支持630万元。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按照“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要求,树牢大抓基层的导向,接续实施科协系统三年“强基计划”,分年度开展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年、巩固年等活动,指导6个县区科协单独设立,督促114个乡镇街道、31家企业、6家产业园区和13个行业成立科协,初步实现基层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双覆盖。在市委高度重视下,全市科协系统自下而上召开代表大会,推选代表3599名,选举主席、副主席501名,吸纳343名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兼职。完成7个所属社会组织脱钩工作,指导16个所属学会建立10个党支部和2个联合党支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所属社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未来五年,兰州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按照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主动践行“先发力、带好头”责任担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坚推进“四强”行动战略,以“四服务”为重要职责使命,以加强政治引领为工作主线,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为坚强保障,着力强化“抓项目促发展、强基础利长远、争先进创一流、树标杆做榜样”首位意识,努力做好“学会治理、联系服务、全民素质、创新驱动”整体文章,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重振兰州辉煌、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